在 2025 年苏超联赛的赛场上,常州队虽以连续 8 场未进球的战绩暂居积分榜末尾,却在场外书写了一篇 “流量变现” 的城市发展新范式。从端午假期接待 15 万扬州游客的文旅突围,到《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(2025—2027 年)》的重磅出台,这座 GDP 万亿之城正以足球为切口,系统性推进 “补短板、强基础、提实力” 的战略布局,实现从赛场到城市发展的多维跃升。
一、直面短板:以问题为导向重塑发展逻辑
常州队在联赛中的表现,暴露出战术磨合不足、青训体系薄弱等问题。但这座城市并未回避挑战,而是将足球领域的短板转化为系统性改革的契机。7 月 2 日出台的足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,明确从社会参与、青训建设、职业足球、足球人才、场地建设、产业链构建、国际交流七个维度破局。例如,计划新增 100 名足球社会体育指导员,年均举办超 500 场赛事,新建改建 100 片足球场地,并推动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。这种 “刀刃向内” 的改革思维,折射出常州对发展痛点的清醒认知 —— 无论是足球还是城市发展,都需要夯实根基、久久为功。
在更广泛的城市治理领域,常州同样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改革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针对不动产登记领域存在的流程繁琐、信息孤岛等问题,制定 28 项 “补短板” 清单和 22 项 “拨亮点” 清单,通过成立工作专班、实行清单式管理,在 2024 年实现 50 项任务全面落地。数据显示,当年全市核发不动产权证 28 万本,同步办理水电气网过户 2.5 万笔,不动产登记 “全程网办” 率大幅提升,抵押登记网办率达 91.34%。这种 “清单化” 改革模式,成为常州破解发展瓶颈的典型路径。
二、筑牢根基:从基础设施到人才生态的立体构建
补短板的关键在于筑牢发展根基。在足球领域,常州正通过 “体教融合” 重塑青训体系 —— 计划创建 150 所以上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,委派专业教练进驻 30 至 50 所学校深耕育苗。这种从娃娃抓起的战略,与城市整体人才战略形成共振。2025 年 4 月出台的《关于全力集聚顶尖创新资源 进一步支持企业发挥引才用才主体作用的若干措施》,明确对引进战略顶尖人才和院士团队给予 1000 万元以上专项支持,对企业引进高薪酬人才分档给予最高 100 万元薪酬补贴。政策实施以来,常州已引进人才超 12 万人,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 11 年全省第一。
基础设施的升级同样是强基的重点。不动产登记领域通过打造 “五专” 服务模式、全域实现 “零材料”“竣备即发证”,将办证时长压缩至极致;交通领域加速推进常泰长江大桥、沪宁沿江高铁等重大工程,构建 “水公铁” 多式联运体系,2024 年物流产业集团的成立更标志着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。这些基础设施的 “硬支撑”,为产业升级和城市能级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狗万官网三、提升实力:从产业突围到文旅融合的多维跃升
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,常州正通过产业升级和场景创新实现实力跃升。在新能源领域,常州已形成 “发电、储能、输送、应用、网联” 完整生态圈,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 97%、全国第一,2024 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 7600 亿元,整车产量近 68 万辆。这种产业优势与《常州市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提速发展行动方案》形成协同,计划到 2027 年新增规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 600 家以上,推动研发设计、现代物流、数智赋能等 10 大领域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。
文旅融合则是常州提升软实力的另一张王牌。借势苏超联赛,常州推出 “9.9 元门票 + 萝卜干炒饭” 套餐、景区对扬州游客免票等举措,端午假期中华恐龙园等景区 “含扬量” 超 50%,银联异地消费同比增长超两位数,文旅消费开票额达 1800 万元。这种 “赛事引流 — 消费升级 — 品牌塑造” 的模式,与城市文化底蕴深度结合,如青果巷历史街区的活化利用、太湖湾音乐节的举办,共同绘就 “常有优学、常有健康、常有颐养” 的民生画卷。
四、系统协同:以足球破局撬动城市发展全局
常州的发展实践表明,“补短板、强基础、提实力” 并非孤立的单项行动,而是一个系统工程。足球领域的改革与不动产登记优化、人才引进、产业升级等政策形成协同效应:例如,不动产登记 “全程网办” 为企业节省时间成本,助力其专注技术研发;顶尖人才的引进为新能源产业突破关键技术提供智力支持;文旅消费的升温则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,形成 “产城人” 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。
这种系统性思维在《常州市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提速发展行动方案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—— 通过产业集聚升级、两业深度融合、新型基建支撑等 6 大行动,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延伸,目标到 2030 年实现与先进制造业全面融合共生。而在足球领域,随着《常州市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的推进,常州正从 “流量城市” 向 “留量城市” 转型,将赛事热度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。
从苏超赛场的失利到城市发展的破局,常州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:真正的提升,始于对短板的清醒认知,成于对根基的扎实构建,终于对系统协同的精准把握。当 “补短板、强基础、提实力” 成为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,常州正以足球为支点,撬动着长三角中轴枢纽的崛起新篇。